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大学的地理学也是常为新的!(内附北京大学地理科学丛书)

赛杰奥 全国地研联 2018-10-31

       正如所有现象都在时间中存在而有其历史一样,所有现象也在空间中存在而有其地理,地理和历史是我们了解世界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视角。以人类环境、人地关系和空间相互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地理学,是一门包容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已建立了相当完整而独特的学科体系。钱学森院士倡导建立地理科学体系,认为地理科学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文艺理论、军事科学、行为科学相并列的科学部门,将地理学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地理学的研究与教学涉及从环境变化到社会矛盾的广阔领域,其价值源自地理学对地球表层特征、结构与演化的研究,对自然与人文现象在不同地方和区域空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的研究。处理这些问题虽远远超出任何一门学科的能力与见识,但这些问题都包含着地理学的基本方面。

 

       对认识和解决当今世界许多关键的问题,例如经济增长、环境退化、全球变化、城市和区域发展、民族矛盾、全球化与本土化、人类健康、全民教育等,地理学都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地理学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树立,对于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全球化与中国特色思想的普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它在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若干重大需求上,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人类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与我们认识上的缺陷有很大关系,其中包括地理认识的缺陷。无论在世界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还是地方尺度和个体尺度,对许多问题的决策过程尚不能充分驾驭地理复杂性,存在一些“地理空白”,这使得在达到经济繁荣和环境可持续的双重目标方面,乃至在个人健康发展方面,都可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因此,加强地理学研究和教育,提高地理学者自身、决策者以至广大民众的地理学认识和能力,是摆在地理学界面前的一项崇高职责,任重道远。北京大学的地理学工作群体也义不容辞。

 

        北京大学的地理学可以追溯到19 世纪末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地理教学计划,可惜由于诸多原因,这个计划未能实施。1929 年清华大学成立地理学系,后因增加地质学研究与教学而改名为地学系。抗日战争期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称西南联合大学,北大地质学系与清华地学系合并,并增设气象学研究与教学,称地质地理气象学系。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并在清华大学设地学系、气象学系。地学系下设地质组和地理组。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由清华大学地学系地理组和燕京大学部分教员联合成立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先设自然地理学专业,1955年、1956 年、1994 年、1997 年相继设立地貌学、经济地理学、环境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成为国内地理专业和方向、硕士点、博士点和重点学科最多的地理系。1978 年国家改革开放之始,北京大学撤销地质地理学系,分别成立地质学系和地理学系。1984 年北京大学以地理系遥感教研室为基础成立了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所(1994 年易名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1988 年地理系为了充分体现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实质和适应招生的需要,采用双名法,在国内称“城市与环境学系”,在国际上称Department of Geography,并逐步形成了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城市规划、区域经济)—自然地理(综合自然地理、环境地学、地貌与第四纪)—地理信息科学“三足鼎立”的格局,发展欣欣向荣。

 

       “北大是常为新的”,北大的地理学也是常为新的。顺应科学发展和社会需要,北大地理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相继率先开拓出综合自然地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遥感等重要方向。进入21 世纪,北京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原地理系主体进入了环境学院,形成资源环境与地理学系、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生态学系、历史地理研究所四个研究和教学实体,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进入了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大地理学科在新的组织框架下,以地理科学研究中心为纽带,继续高举地理学大旗,促进北京大学地理科学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北大地理学与国内外同仁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建成一流的地理学教学与科研基地而努力。

 

       作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种途径,我们与科学出版社合作推出《北京大学地理科学丛书》,至今已陆续出版了多部著作,并且一再重印,表明它确实符合学界和社会的需求,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我们将继续把这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大,做得更好。兼收并蓄是北大的传统,我们欢迎国内外同仁加盟。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2004 年6 月5 日


本文为“北京大学地理科学丛书”序,标题为编者所加。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丛书


走向开放的乡村:地方可持续转型

 

ISBN 978-7-03-054323-3

作者:童昕

出版时间:2017-09

 

本书以北京、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几个都市周边的村庄为例,展现城镇化过程中乡村转型的不同道路,着重从地方社区变迁与生产消费模式转型两个角度,剖析村落在走向开放过程中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以扎根社区的合作行动作为推动地方可持续转型的具体切入点。

 

地理环境概述(第三版)

 

ISBN 978-7-03-047800-9

作者:胡兆量,陈宗兴,崔海亭

出版时间:2016-03

 

本书选用生动的案例和精美的图像阐述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和构筑基本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重点是地带性规律,旁及人地关系规律和距离衰减规律。基本概念的重点是区位,旁及景观、区域、边界和区划。


可供书单


▋蒙吉军,土地评价与管理(第二版), 2015.12


▋王缉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2010.04


▋何书金,中国典型地区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开发,2005.06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1998.07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购买相关图书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资料来源:赛杰奥

本期编辑:王波涛 胡森林 李咪 梁峰

学科前沿 | 地学界最具影响力的25篇学术论文!

名家观点|邹逸麟:我眼中历史地理学的现实意义

干货分享 | 院士推荐:SCI论文写作发表必备书单

名家观点|地图学复兴问题

名家观点 | 宋长青:地理学研究的新挑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